弘博头条|“此时无声亦有声”——山西博物院“开讲”《考古的故事》
8月30日,夜,山西博物院。本该寂静空荡的大厅,云集了来自各地的考古人,通过有声的叙述,为无声的展览——《考古的故事——山西十二五考古成果展》拉开了序幕。
考古人讲述的考古故事
没有领导讲话,没有嘉宾致辞,与其说这是展览的开幕式,不如说是一次考古人的聚会。
首先进行对话的是来自本次展览的主办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王万辉所长与山西博物院的石金鸣院长。他们讲述了博物馆与研究所对文物的发掘、保护、研究、展示之间的关系,将本次展览的背景与缘起呈献给大家,并通过自己在考古领域的工作经历,向参加开幕式的观众还原了艰苦的田野考古工作现场。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王万辉与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益人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则从史前考古研究方向,讲述了山西襄汾丁村旧石器遗址和陕西神木石峁新石器遗址这两项重大考古发现的发掘研究过程。王益人说道:“考古并不是电视所看到的光鲜的模样,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必须认真,像对待案发现场一样,把所有的历史信息都保留下来,容不得半点虚假”。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益人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谢尧亭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庆伟两位学者,分别就他们主持或参与的晋侯墓地、大河口墓地、横水墓地的发掘经历和研究心得做了分享。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谢尧亭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庆伟
对话的最后,谢尧亭教授用考古学的意义作为开幕式的结尾——“考古学的目的不只是比较瓶瓶罐罐,不只是确定年代,不只是关注器物本身,考古学最终是要关怀我们人类的今天、明天,这是考古学的意义,也是我们在展览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展品讲述的考古故事
19项 新发现
800组(件)展品
襄汾县丁村旧石器遗址
沁水县下川旧石器遗址
陵川县西瑶泉旧石器洞穴遗址
襄汾县陶寺新石器遗址
绛县周家庄新石器遗址
兴县碧村新石器遗址
长子县西南呈西周墓地
绛县雎村西周墓地
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
曲沃县曲村-天马两周遗址
翼城县苇沟-北寿城两周遗址
襄汾县陶寺北两周墓地
太原晋阳古城遗址
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北魏至辽金寺庙遗址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五台山佛光寺寺庙遗址
应县辽应州城遗址
永济市蒲州故城遗址
新绛县绛州州署遗址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或省级立项支持开展的主动性发掘和大遗址抢救保护项目的最新成果,时代跨度自史前至明清时期,按历史顺序分为“文化•文明”、 “小国•大国”、 “生前•身后”、 “城市•生活”四个单元。
“十二五”期间,考古学家调查、挖掘了丁村遗址与西瑶泉遗址,探究了旷野与洞穴两种不同类型的遗址;继续发掘、研究陶寺都城遗址,以及调查发掘了碧村石城遗址。
石器拼合组(左上);玉钺、玉璧、璇玑、铜蛙(右上);古菱齿象上颚及臼齿化石(左下);碧村新时期遗址展品展柜(右下)
西周时期,在今天山西省南部,除晋国以外,还分布着许多小国。见于史籍记载的有临汾盆地的霍、杨、贾等过,运城盆地的荀、耿、董、韩、冀、虞等过。另外还有一些小国,虽然史书记载却是,但在考古中被发现,比如倗国、霸国。
兽面纹圆鼎(左)、青铜酒器(右)
翼城县大河口墓地出土
展厅一瞥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览的展品并不是已被修复完好的青铜器,有部分青铜器保持了其出土时的碎片状,以及其内部填满泥土的情形。
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即生前有什么,死后也要有什么。人们把亡者生前拥有的一切,尽可能地复制到墓葬中,既有亡者生前使用之物,也有专门为亡者制作的身后之物。此外,雕梁画栋、刻花绘彩宛如生前宅第。
展厅连廊的壁画展示
部分展品
墓室内壁画展示
今天的考古工作者,从现存的残砖断瓦中寻找线索,试图拼接历史,还原城市的沿革、布局、功能,探究古代城市中人的生活起居、劳作营生、日常娱乐以及宗教活动。
展厅一瞥
部分展品
本次展览自8月31日至11月27日,观众可领取门票免费参观。9月3日(周六)上午将在会议中心举办名为《十二五期间山西重要考古发现与探索》的公众学术讲座。
此外,展出期间还将举办系列学术讲座、社会教育活动、网络互动活动,更多展览资讯及相关活动,请关注博物院的网站、微博、微信。
采编:City